在石头上刻花|天水市诗歌学会会员作品选
日期:2022-03-27 11:16:14 来源:中国诗歌学会 作者:天水 点击:1066

云雾山远眺。摄影:杨虹伟
在石头上刻花 | 天水市诗歌学会会员作品选
◎在南郭寺
王若冰
在一棵古柏、一座寺院
一位正襟危坐
把公元759年的苦日子
像诗一样过的诗人面前
我放下内心的风暴
和麦芒一样尖锐的生活
朝佛祖跪拜
向树梢上的白云
讨要我曾经有过的
清澈和宁静
当我转身移步
想要抓住林中的鸟鸣
山下的炊烟之际
禅院里奔跑的树叶
追赶着我
似乎要把我掩埋
似乎我是这世界
多余且不可饶恕的
一颗沙粒
再往前,我被一口水井
挡住了去路
那一年,杜甫和我一样
把生活的洁白消耗殆尽
他投下一颗石子的泉水
被时光的挖掘机
掘成一口深井
我想挪动水井上面
生锈的井盖
试了几次
都没有成功
王若冰,作家、诗人、秦岭文化学者、高级编辑、八集纪录片《大秦岭》撰稿。主要作品有诗集《巨大的冬天》《我的隔壁是灵魂》,“大秦岭系列”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中华民族父亲山探寻》《渭河传》《走读汉江》《仰望太白山》《寻找大秦帝国》等。曾获甘肃省第三、四届优秀文学作品奖,第六届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第八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纪录片奖,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度国产优秀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最佳编剧、最佳中篇奖,第六届“报人散文奖”。现居甘肃天水。
——————————————
◎细雨中
周舟
有点后悔登上被人遗忘的古堡。雨下起来了
红色摩托车披挂雨珠,一匹茫然的马。
古堡仿若一种思想的体积,近在咫尺却不能凭依。我怀疑
所有魅惑都来自左侧,雨雾充塞的峡谷。
有一座隐约显现的屋顶,我想
它应该是寺庙的尖顶
但,这时我听见了牛铃铛的声音。
周舟,甘肃省文学院荣誉作家。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扬子江诗刊》《星星》《十月》《青年文学》《诗潮》等报刊杂志。现居甘肃天水。
——————————————
◎土地疼出的泡
汪渺
爷爷的最后一口气
被没有吐出的一个字
卡住
那是我小名的后半部分
永远卡在爷爷的
喉眼里
土生土长的爷爷
土里爬了一生
滴滴汗
都跟土地有关
我的小名噎死爷爷后
土地
比我还疼
我们把土地疼出的泡
叫坟
汪渺,中国作协会员、天水市作协主席、天水市艺术研究院院长。在《十月》《飞天》《诗选刊》等发表百余首诗歌。长篇小说《雪梦》被《十月》推出,获第三届黄河文学奖;长诗《创世纪》获第二届《飞天》十年文学奖;散文《诗人老乡》获全国孙犁散文一等奖;万行长诗《白马史诗》获第五届中国长诗奖、甘肃省第十届敦煌文艺奖。
————————————
◎开春
李继宗
身边的这只猫开始狂躁,窗台上开始空
也开始不空
风是看不见的
从现在开始,将更加看不见
我是有回忆的,开始被曾经的记忆
和所有的回忆包围
河道里,冰凌伙同流水
开始没命地朝下游
冲去,开始没命地朝下游冲去
它们越过高山,它们越过
世事,它们越过了有我也没有我的世事
李继宗,回族,甘肃张家川县人,出版诗集《场院周围》《望过去》等。
——————————————
◎悄悄告诉你
雪潇
一只蝴蝶煽动翅膀,
悄悄告诉你:遥远的大海上,
我们不知道的地方,
风暴已经生成……这个,
你可以不明白。
一只测温枪对准额头,
悄悄告诉你:这个时代,
你要低调;你可千万不敢
头脑发热……这个,
你一定要明白!
雪潇,本名薛世昌,1965年生于甘肃省秦安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业余从事现代诗创作,发表过大量现代诗作品,出版过诗集两部:《带肩的头像》《大地之湾》。
————————————
◎致敬
雨眠
我看到了灯光的忙碌——
晨曦初现,昨夜黑暗里被沉溺的:人,树木
山坡和扑棱着翅膀的鸟鸣
一个一个,一种一种,都被一一打捞
树皮上的霜,玻璃上的汽
跳上山头的日光,俯瞰大地的雾蒙蒙的泪水
湿漉漉的早晨,事物们身体里次第绽放的鸟声人声车声里
劳动被省略,赞美却愈来愈响亮
雨眠,本名王元忠,高校教师,居天水。
————————————
◎水家沟小憩
欣梓
溪水还是那样细小
只是有些混浊
风也没有多出一缕
从我身边吹过
坡上那么多的樱桃花
开着
有些是几天前见过的
有些是昨天或刚开的
唯一多出来的部分
就是我起身要离开时
一台旋耕机突突地响了起来
再过两月
即使我不再来水家沟
在我居住的小区附近
我就可以看到
水家沟的樱桃了
卖樱桃的人
说不定就是
这个开动旋耕机的男人
欣梓,本名白建平,教师,现居天水。
————————————
◎蜘蛛人
苏敏
一个蜘蛛人
在楼壁上劳作
或者是在创作
第一道工序
他将陈旧的白瓷砖
刷成了银杏的颜色
如秋风来袭
一行金黄的银杏树
正在楼下看着他
二次秋风来袭,黄墙
变蓝,如悬挂的海面
第三道工序,滚筒下
出现了雾霾固化的灰泥
一个人的劳作何其缓慢
一面洁白的墙
要等到大雪飘飘
苏敏,笔名西北角,男,70后,现在甘肃天水工作,诗作散见于《星星诗刊》《诗江南》《飞天》《诗歌月刊》等。
————————————————
◎从体内逼出的毒
李王强
再怎么追赶,一支冷箭也始终追不上
长风里一只断雁最后的一声悲鸣
它,落了下来,带着一小片被扎透的天空
重重地,砸疼大地
孤鹤,还隐在烟云处,用纤细的腿
勾起星球,像勾起一颗硕大的露珠
隔墙有耳,耳是苍耳,正俯下身子
聆听灵魂的裂缝里万物的唇语
细密的钩刺,是探出的追忆,和质询
也是缓缓从体内逼出的毒
李王强,甘肃秦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甘肃诗歌八骏之一。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青年文学》《诗歌月刊》《诗潮》《飞天》《绿风》《北方文学》《扬子江诗刊》《诗选刊》《散文诗》等刊物发表作品。获第五届、第六届甘肃省黄河文学奖,第二届《飞天》十年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天津诗歌奖,第二十八届全国鲁藜诗歌奖等。出版诗集《在时光的侧面》。
——————————————
◎一棵山柳护佑着一座旷梁
吕建军
看着大浏洼梁,一棵山柳
护佑着一座旷梁。空守着自己的余生
北风生猛地刮
春天,万物都将枝繁叶茂
羊群远去
堡子在高原上反复吟唱
一棵山柳
你越觉的卑微
它就越能听懂山里的秦腔,庙堂里的社火
越懂人情和世故
尘世芜杂,总有什么是留恋故土的
草木在时间的铁笼里
重复着命运
像亲人在羊皮鼓的说唱中道尽悲欢离合
你也不能说一棵山柳老了
白费着四季的繁华,白费着体内的乡愁
它站在旷梁上就是一盏明灯
——就是一条永远回家的路
它站在我们心里,即使腰弯的像一株稗草
我们总是能够望到故乡,想到亲人
吕建军,甘肃省秦安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诗歌学会会员。诗歌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飞天》《草堂》《星火》等刊。偶有作品入选诗歌选本并获奖。
——————————————
◎冈仁波齐
郑万明
山很高,鹰试飞了几次
都被陡峭的风逼回来
我只能站在山下
倾听鹰的声音
由高而低 由远而近
鹰去不了的地方
诸神去了
傍晚 朝圣者
从我身边匍匐而过
牵走沙路上长长的孤独
落日去不了的地方
孤独者去了
郑万明,笔名,江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发表作品。诗作散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飞天》《星星诗刊》《绿风》《北京文学》《青年作家》《青海湖》《诗潮》《北方文学》《四川文学》《上海诗人》。
——————————————
◎一次晚宴之后
莫渡
我们来到街上
从一条街
朝着与住所相反的方向走
我们的身影划开
被吞吐了千万次的空气
这城市中所有愤怒、埋怨、嘲讽
以及蜜语之后的
唾弃
诸如被此类行为
消耗着的空气
再次被我们消耗
适量的酒精进入我们的血脉
使我们的嗅觉迟钝
而我们所做的
不过是两条脏水里的鱼
游向清澈水域的努力
我所阐述的困惑
成了笑柄
但你没有笑
只说坚持自己的路
即使这样
你的人格将受到考验
你得有所准备
莫渡,本名辛海平,1983年出生,甘肃省天水人。诗歌见于《诗刊》《星星》《草堂》《野草》等刊物及年度选本,获第六届甘肃黄河文学奖。
————————————————
◎父亲在安开关
张丽红
房子是新的
矮栅栏上
未来的红蔷薇或爬山虎
将会有一场春风把它解开
半院子阳光铺在新台阶上
窗户里
父亲在安开关
他的头发久未理
是凌乱的
旧皱纹看不清
也知道更深了些
灯就要被打开
新沙发新茶几
角落里新灰尘
父亲正为它们准备光亮
张丽红,女,1982年生于甘肃天水。爱诗,习诗,偶有发表。
————————————————
◎这一刻
秦小腾
时间在这一刻停止
又在这一刻流动
指针上的音符
与抵达之间守护着秘密
用尽生命想要抵达的彼岸
是雨滴砸在地面发出的巨响
之后水归于水
尘归于尘
路回到自己
夜晚将再一次被月光照亮
天地之大
大不过一隅
万物回响 之后
一切归于平静
人世的匆忙
暗藏在远处的那座桥上
秦小腾,原名李红梅,现居天水。
—————————————————
◎在卧牛坪的山梁晚眺
李雁彬
暮色降临,一片冰草下面
山河寂静
夕阳,阴影移动的速度
加快,一片云彩下面
梁峁迢递
亘古的阵法叠入天际
汉墓群中的骨头仍然沉睡
而山坡上的苹果树
却整齐地站起来
密不透风,守住关陇大道
守住数千年来
大地珍藏的甜
红透了的落日贴着山梁
更像一颗巨大的苹果
李雁彬:男,生于1974年,甘肃秦安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从事史志工作。业余从事诗歌、散文、史地论文的写作,在《天水日报》《北京诗人》《诗歌周刊》《流派诗歌》等发表诗歌、论文百余组(篇),诗歌入选《2015年中国诗选》《诗作·诗刊》《当代新诗百家》《70后中国汉诗年选2018卷》《双年诗经(2019年)》等多种诗歌选本。
————————————
◎立春
阿阳
暖阳硬是挤进屋内
盛开的君子兰起身请出故人
相由心生
那张摘下口罩的脸
影出笏板上的文字
瘟疫渐退大地春光明媚
花架的花瓶惊诧地碎裂了一地
逆行的人群和雪融为一体
认出你的有春雷襁褓
疫情妥协的目光风筝的拉线
坦然地放起孔明灯
和懵懂的草木一起欢舞
还有一场春雪
下在低处
阿阳,原名王怀民,70后,甘肃清水县人,业余诗歌爱好者。
——————————————
◎在武山鲁班山
刚子
我们上不去的崖壁,水上去了
草和树上去了。
恰逢春天,山给我们
看一小部分杏花。
我们长啸,一些声音返回
一些消散山中。
我们所赞美的
山湾村落,给我们看炊烟。
大山蔓延没尽头。
更多杏花正落去
更多灰在炉膛冷却。
杏子雏形,
尝试长大,尝试变甜。
刚子,甘肃省清水县人。生活,写诗。作品见《草堂》《星星》《诗潮》等,偶获奖。
——————————————
◎黄河边上
杨强
夜色厚,密密麻麻的住户从路上洒到半空
芦苇荡里,只剩枯萎
野鸭子在黄河里晃荡
看不清容颜,只是一团黑影在动
孩子看见黄河脱口而出的是古人的诗
困惑我的是一场孩子的手术
还这么小,就要承受这么重的痛
抽血时他哭了
现在好像一切都与他无关
黄河里的故事太多
你所遇见的,它都懂
我们父子之间此刻在黄河边的交流
都是这个星球上美好的瞬间
星星格外亮,孩子的眼睛格外亮
我的周围就格外亮
杨强,男,生于1986年,甘肃天水人。作品发表于《诗刊》《新华文摘》《星星》《十月》《北京文学》等,有诗入选《中国2016年度诗歌精选》《2017中国年度诗歌》《2018中国年度诗歌》《2018中国年度作品》等。曾获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首届“中国校园文学奖”、第二届“麦积山文艺奖”、《飞天》改革开放40年征文奖等。
————————————————
◎病中记
亦村
天麻麻亮时
母亲和我来到了乡村公路上
过不了多久
那些腰腿不好的
花婆婆,连二爷,还有几个老婶子
就会聚在一起
一个说早啊早啊
一个说昨晚疼得一宿没
一个说照这情况也活不过几年
还有一个说不想死才锻炼啊
但他们见我
都乐呵呵地说
勤快啊,这个时间
年轻人都捂着睡懒觉了
我不知如何作答
也不会把欢乐一一传给他们
只好别过脸
不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亦村:原名丁维刚,1984年生,甘肃天水人。诗歌散见于《星星》《草堂》《飞天》等杂志。出版诗集《慰藉》。现于一所乡村学校任教。
——————————————
◎风的宽阔的翅膀
吉晓武
你还是经常说起村庄背后的那片林子
你说起它们的时候
春天就来了
你说:起风了。风宽阔的翅膀飞得多稳
村庄乘着风声
——你模仿的手掌一高一低,比风,更稳
吉晓武,武山人,天水市作协会员。诗歌散文发表于《星星》《绿风》《诗歌月刊》《四川文学》《秦都》《金城》等。
—————————————————
◎暖湾
何建峰
暖湾。太阳,把一条胳膊
常年,在一条河湾里,晾了又晾
它的名字,温暖又好听
我出门,下乡
总被一条河,系着
暖湾,暖湾——
当我从内心,喊出一个村庄的名字的时候
我刚经过一道湾,又遇见一道湾
一些树木,正在秋天,脱得光秃秃的
扶贫的路上,我们像一棵棵救命的药草
正风尘仆仆,犹如赶往回家的路上
何建峰,笔名西萨,甘肃清水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清水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中华文学》《飞天》《星星》《延河》《岁月》《诗歌月刊》《散文选刊》等。
—————————————————
◎夜过红霞岭
杨锁胜
我在心里一遍遍叮嘱自己
冰雪路面,行车一定要稳
我不能让副驾上,老沙的慌乱
影响到我的开车
十年前
我也接到过大姐
从山外家里打来的一个电话
那时侯还没有私家车
我流着眼泪
从凌晨一点一直坐到五点
天亮后由村里的王老三
开着三马子,翻过红霞岭
把我从墁坪村
送到另一个通班车的村庄
我没有告诉老沙这些
如今,我的父母早都过了八十岁
而我仍然还没准备好
也没有人告诉我,人到中年
就得提心吊胆
杨锁胜,70后。林场护林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
——————————————————
◎牵手
鬼石
在路灯的帮助下
那相邻而居的两棵树
每晚都要牵一次手
有时候是整只手拉在一起
有时候只勾一根小指
鬼石,80后,甘肃秦安魏店人,现居天水。五点半诗群发起人之一。著有诗集《我是谁》《孤独的啤酒瓶》。
——————————————————
◎多久
李子缘
父亲要搬走了
毫无疑问
只要父亲在
这里的阳光是我的
懒散地躺在藤椅上
任性地畅想
多久我才能
像父亲一样老
儿子什么时候
才会听话
父亲只是在园子里笑着
像满树沉沉的核桃
低头不语
这里的月色是我的
当我开车累了
喝退那只不识人的狗
父亲给我打开铁门
异乡的星空下
我们不止一次
望着家的方向
一起讨论
天上的云彩
和不存在的收成
李子缘,本名邢俊虎,甘肃天水人,诗文散见《读者》《中国闪小说年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口语诗年鉴》等,有作品被译为德、英、韩、印尼等文。
——————————————
◎在妙吉祥寺
蓝冰
我们刻意保持一段距离
一前一后走着
积雪覆盖着台阶
覆盖着冰冷的石狮子
两棵铁豹子树
分别在寺庙的一左一右
200多年的光阴
足以让它们生出一种默契
阳光透过枝叶
形成几个小光斑
在我们之间的雪地上
轻轻晃动
蓝冰,本名赵瑞丽,85后,甘肃天水人,新诗典诗人,作品散见《新世纪诗典》《中国女诗人先锋诗选》《陕西诗歌》《佛城诗歌》《飞天》《雨露风》等,偶写散文。
——————————————
◎存在
汪域
被隐身后
黑夜渐渐温柔
我被
开满山桃花枝条上的雪打动
春雪,已是第二次降临
(在雪夜,我只关心粮食和骏马
种子还未播种,骏马还未寻得)
我不知,你冒雪而来的意义
也未曾看清,你破土而出的那颗
血色红润的脑袋
山桃花开放的山坡上
我接受自然馈赠的雨和雪
阳光和空气
不完全是为了你
为了你
寻找隐身的秘术
汪域,原名汪喜刚,1995年1月生于甘肃清水,作品散见于《飞天》等。
——————————————
◎月全食
秋子
雪夜
穿着黑色外套
在大河上流动
你出现了
我的一生
偶尔也这样黑过
秋子,姓名张彦君,居天水。《作家新视野》鉴约作家,主要作品有长诗《那姆措》。作品散见于《新大陆》《作家新视野》《青年文学家》《韩江》《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等纸媒和《新诗馆》《坚果》《诗天下》《诗原野》《新导向》等百余家网络平台。
————————————————
◎飞
台利军
蛛网上
挂着蝴蝶的一半翅膀
掉在地上的另一半
被蚂蚁掳走
旁边,山门上锁
门缝里,坐着供奉之身
台利军,甘肃天水人,省作协会员,有作品见于报刊杂志。
————————————————
◎在天水
野子
所有途经的地方都让我产生相似的误解
一旦有了一个容身之所,接近水源
城市就在黄昏时分降临,按照故乡的模样坐落
一如眼前的渭河,竟径直流向四川的盆地
回想当时的天水,醉酒后我想起过一个人
时至今日,已没有必要追溯她的名字
那只不过是年少时的情愫罢了,早该忘记
不该忘记,一场热烈的雨打湿二十岁的内心
后来的一天,我乘坐六路公交车驶上高速
惊叹于窗外的风景,有从城市剥离的快感和落寞
从他们淅淅沥沥的话语中,我听到不再年轻的自己
在天水的光阴匆匆流走,我们注定就这样老去
野子,本名屈路凯,甘肃文县人。2018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英语系。作品散见于《飞天》《中国诗歌》《散文诗》《牡丹》《青年诗歌年鉴》《中国散文诗人》等刊物,著有诗集《灼》《柏舟》《十万个春天》。曾获全国大学生四月诗会首届“四月诗人”奖、《中国汉诗》2018年度优秀青年诗人奖等奖项。入选《中国诗歌》第十一届“新发现”诗歌营。主持“野子现代诗英译系列”等诗歌翻译项目。现供职于天水国投。
————————————————
◎一个人的故乡
何万红
没有桃源
却过上了与世隔绝的日子
时间开始静得可怕
静得能听到
蚂蚁用匆忙的脚步拖着
卑微的心跳
秋风踮起脚尖
举着干裂的嗓子
吸食着枝头所剩无几的水分
一粒尘埃
握着另一粒尘埃的手
互诉衷肠,热泪盈眶
一朵花,把血红的心事打开
又合上
村头的酸梨树日夜呼唤着
秋风一吹
她的眼泪就哗啦啦
落了一地
一个满身疲惫的人想
赶在一场雪之前
把怀里揣着的故乡
放回去
何万红,笔名何况,八零后公交车司机,天水市诗歌学会会员。
————————————————
◎致吉晓武
牛永明
昨天的雨,洗绿了今天的山坡
你说
木梯寺的钟声隐隐传来
这是高于人间的纯净之音
我听后,仿佛已进入到一个
悠远,辽阔的世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只有内心足够强大的你才能领悟
我从不怀疑
高于村庄的山坡上
那朵盛开的马兰花就是一尊佛
牛永明,甘肃武山人。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乡村教师。作品散见于《天水晚报》《天水日报》《天水文学》《中国建材报》《诗歌周刊》《民间短诗》《驭风者诗刊》《几分钟诗刊》等报刊杂志。
————————————————
◎小雪
刘有平
离家远行后
故乡冷暖
和一些关心的词
只能局限于手机上
母亲应该昨晚就添了棉衣
怕冷的后遗症
是在灶台和我之间
周旋的二十年里
落下的
父亲担心着地里的庄稼
他疲惫的身体
总是要等一场雪或者雨
才能心安理得地休息
恰好
天气预报说有小雪
刘有平,2000年2月出生,甘肃天水人。现就读于兰州交通大学。作品散见于《青春》《散文诗世界》《中学生百科》等刊。
————————————————
◎麦积山石窟
薛红珍
在石头上刻花
将柔软托付在坚硬之上
千年之后,叶瓣弥新
风霜应该是上好的刀刃
在泥胚里播种
左春右夏,亦雨亦雪
肋骨生痛后形神化为低眉莞尔
佛龛有故事,蜂窟演经变
光阴归去来兮
我在这里
壁上的飞天沉湎于独舞
护法的金刚不辱使命
莲苞徐徐打开
流动的线条和色彩润畅起来
是谁持经书在宣讲皈依的美
砍柴拾薪,佛在人间修行
从南北,历宋元
往事己不能转身
趁风未凉,前情滴香时浅酌
春天每次的回眸需雨水浇透
满目的青翠已种在心间
枯荣都是涅槃后的美丽
薛红珍,甘肃省作协会员。自幼喜欢音乐与文字,诗歌与散文在《中国诗歌网》《长江诗歌》《甘肃日报》《青海文学》《澳门日报》《天水文学》《天水日报》发表。
来源:天水市诗歌学会
- 上一篇:让诗歌插上翅膀——朗诵与演唱专业委员会年会
- 下一篇:燎 原:“神的故乡鹰在言语”